儿童绘画家长容易走进哪些误区? - 艺术圈 - ARTMEI艺术网

儿童绘画家长容易走进哪些误区?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日本教育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如幼儿教育体制及规范的问题、父母急于求成的心里、国家不重视早期教育的问题、早期教育市场混乱、从幼儿到小学普遍存在的“只教课不教育”现象、成人文化衰退现象、教师队伍特别是幼儿园及小学阶段整体水平的低劣、存在严重的漏洞及误区的教科书…面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客观现状,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我们再犯一些严重的教养错误的话,我们孩子的未来便会被我们亲手毁掉。

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绘画能力亦是如此。


从出生到三四岁的几年中,孩子的身心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原本像猴子一样随意涂鸦的孩子,开始给圆或线赋予意义,从而获得语言,最后甚至只凭印象去绘画。孩子一个一个地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才能够画出人类用于表达的真正意义上的画。我们切不可急于求成,采用无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迫使他们超越自己成长过程的做法。


创造力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根本能力。创造力的枯萎意味着自发性、自主性,甚至是自制力的衰退。而孩子在幼儿期及少儿期的绘画活动,正是培养一个人创造力的最关键手段。

然而,现在的家长在培育孩子各项能力方面都非常的着急,常常出现一些揠苗助长的现象。在画画方面也是如此。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长行为有:教孩子画形象、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


专家通常建议,孩子开始上绘画技巧培训班通常是在9岁之后,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很小的孩子已经被送去上绘画课,即便是在家里画画,家长也是买了许多书让孩子学着画,这样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吗?


下面是我根据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总结归纳出的我们在培养孩子画画方面通常出现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过早“教”孩子画成人画

² 孩子画的是和成人完全不一样的画。以欣赏成人绘画的眼光去鉴赏孩子的画是不恰当的。美术教育就是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教孩子画成人的画。

² 把成人的画强加给幼儿,就会给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性的发展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² 孩子在获得绘画能力之前,如果被教授了成人的绘画方式,当孩子接受绘画的语言引导时,语言不再与生活经历相联系,孩子的头脑中也不会浮现与此相关的印象,而是与被教授的成人绘画方式联系,孩子会画出非常形式化的画来。

² 成人教授孩子画画,孩子虽然一见到成人画的东西就非常喜欢,但是到了孩子应该独立画画的的阶段,就只能模仿成人教授过的东西,而不能自由地画出用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作品,局限了孩子的思维,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比如会因“我不会画、我画的不像”等心理拒绝画画。本应借助绘画来培养的创造性和情操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阻碍。

² 如果成人过早教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会挫伤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会阻碍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误区二:过早给孩子绘画中引入“形象”

² 绘画需要以下五种基本能力:动手能力、眼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通过绘画,这五种能力能够得以进一步发展。但是,教孩子画形象,会逐渐阻碍这些能力的发展。

² 绘画不是要记住形象,而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用来表达想法的形象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观察发现和创造出来的。

² 不可以给孩子看形象,也不要给孩子画形象。无论妈妈给孩子画多么孩子气的形象画、简笔画,那也毕竟还是成人画,不是孩子自己的画。

² 成人常常教给孩子画的画,比如花朵、太阳、小汽车、小兔子、小房子、蝴蝶等等类似简笔画的图案,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画,而是成人画给孩子的画。

² 过早地给孩子灌输“形象”的概念,比如画人就要有头、身体、腿、脚、胳膊、手、耳朵、头发、鼻子、嘴巴等等,比如太阳要化成圆形、有光芒、红色的,会局限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破坏他们的创造力。

² 让孩子看着成人的范例画画,不但是徒劳无益,而且会阻碍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家长对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² 如果一个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被大人教授人呀、花呀的绘画方法或者文字的写法,孩子就无法画出用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绘画。因为成人的这种做法打乱了孩子发展的正常规律,无法培养出孩子丰富的、作为第二系统信号的语言功能,阻碍了孩子凭印象绘画这一能力的发展,进而抑制甚至扼杀了孩子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² 让孩子画画的是印象而不是绘画技巧。让孩子保持原本的自由绘画方式。


误区三:过早让孩子学习文字

² 过早教孩子认字,孩子的学习方法就会变成只会模仿文字的鹦鹉学舌式的学习方法。这样无疑会妨碍孩子通过语言在大脑中对事物形成印象这一重要能力的发展。

² 过早学习文字的孩子,当听到“爸爸”这个词,脑海里不和爸爸的具体形象发生联系,而是和文字发生联系。如此,孩子不能画出爸爸的形象生动的画,而是想要写“爸爸”这两个字。

² 过早认字会使孩子的绘画能力贫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缺失。


误区四: 用“像不像”、“好不好”、“对不对”来评判孩子的画,或是用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衡量孩子的画

² 成人和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认知方式不同,绘画的表现方式也就有差异。成人的画和孩子的画最大不同也就在此。尊重孩子的人格,珍视孩子的绘画作品,就必须尊重这种成人的画和孩子的画的本质不同。

² 学龄前儿童的画不仅要用来“看”,还需要“倾听”。孩子对自己作品赋予的含义才是最宝贵的,像不像实物并不重要。

² 孩子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也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无论画的好坏,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² 保护好孩子绘画和探索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切不可揠苗助长,最后适得其反。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鼓励方式。

² 孩子到了五六岁才会使用和形象相符合的颜色,比如苹果涂成红色,香蕉涂成黄色。之前颜色对他们毫无意义。切勿过早引入涂色概念。

儿童就像艺术家一样,每天都会进行绘画游戏。和成人艺术家不同的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保持着完全的自由,他们因快乐而画画,保持着艺术的纯粹。正因为如此,孩子的画能够成为他们整个人格的纯真反应。绘画活动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如果扭曲他们的绘画作品,就如同扭曲他们的人性发展,会造成沉重打击。孩子画画的本质是表达内心的感动。理解孩子的画,就是通过绘画去读懂孩子的心,通过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共鸣和交流,在孩子内心铭刻与建立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意识。


严禁用以下错误方式引导孩子画画:

错误1:“你看你画的一点都不像”、“这个小兔画得不对”

错误2:“来,看爸爸给你画一个”

错误3 :“来,照着这个画”

错误4:“你的人怎么没有耳朵?怎么没有衣服?”

错误5:“太阳应该是红色的,草地应该是绿色的”

错误6:“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错误7:“这个船画得好,那个人物画得不好”

错误8:“来,爸爸帮你的鸟画一个翅膀,这样就更漂亮了”

错误9:“来,看看爸爸画的小猴子像不像?好不好?你会不会画呀?”

错误10:孩子画画时,成人在旁边指指点点或者直接插手。


我们成人想要画画的时候,即使买齐了各种画画用具也往往怎么也拿不起画笔。但令人既羡慕又嫉妒的是,孩子们却不是这样,他们在创造性的生活中每天都能获得感动,他们能够随时畅快自由地开始艺术创造活动。如果教育方式不当使得这时的孩子变成了不会画画的孩子,那就意味着,在孩子最应爆发旺盛创造力的时期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附:孩子画画能力发展时间表(非书中附赠,由我自行整理)


1-3岁,手的能力在引导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

1

² 能够直立行走,是开始涂鸦的起点。

² 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是手的运动轨迹。

² 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涂鸦从画点开始,逐步演变成线条,最后画出连续的圆圈。但总体来讲,还属于无目的的乱画阶段。

² 不要看也不要画形象。不要引入太多画笔的颜色,黑色最好。

2

² 眼睛追随手的运动。以各种线条和封闭的圆圈为主,开始进行有意义的涂鸦。

² 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但是要先涂鸦,然后对其作品给予“解释说明”。

² 想法不确定,绘画意义模糊不清,解释更具随意性。比如他指着圆形说是苹果,你要说是面包,他就会说是面包。

² 不看不画形象。给孩子一种颜色。

3

² 从开始的头部人像逐步演变到头足人像。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

² 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画赋予了意义。带着想法和目的画画,即一边画,一边考虑每一根线条或圆圈的意义。特别是三岁半以后,孩子做的是有意义的涂鸦活动。当你问他画的是什么,他会说出具体的描述,有人物有场景,比如爸爸在炒菜、外面在下大雪、一个小孩在走路遇上了修路等等。

² 想法明确,自始至终给自己的画赋予同样的含义。如果你像前面一样引导说不是苹果是面包的话,她会很坚定地告诉你不是面包,就是苹果。

² 3岁是孩子尽情涂鸦并享受用语言给涂鸦赋予含义的快乐时期,发育完善的语言功能为原本毫无意义的线条和圆圈赋予了一定的含义,这是由无意义的涂鸦向表征特质转化的本质飞跃。

² 这个时期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正确引导方法:在孩子独立画完之后,问:“你画的是什么呀?”孩子的描述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² 不要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不要让孩子画人脸、车、人物之类的东西;不要给孩子画填色画(这个时期还没有到达颜色表征的阶段);要听孩子讲用很多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画的内容;请认真倾听孩子充满亲身感受的画作的内容,愉快地守候、欣赏孩子在绘画方面令人惊叹的进步。

4-8岁,语言能力引导绘画能力的发展

4

² 头足人像→头体二足人像→头体二足二手人像

² 可以画出形象了。

² 动笔之前先决定绘画内容,即首先决定绘画的内容,然后在脑海中组织对绘画内容的大致构想,最后再动手画画。(能够用语言思考,并让自己的行动尊崇语言命令)

² 画之前会先和老师、同学或者家长讨论并确定主题:“我们画什么呢?是画挖土豆呢还是画做游戏的画呢?”

² 凭印象画画:如画我的爸爸,孩子就会一边想着爸爸的样子,一边画。

² 绘画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种食物无秩序排列。

² 正确引导1:在孩子独立画完之后,问:“他们在做什么呢?”

² 正确引导2: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5

² 头体二足二手人像→穿衣人像

² 成人一看就明白的“再现式表达方式”的画。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五岁半以后将开始出现“基底线”。

² 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而是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只画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这是4-8岁孩子绘画的特点。

² 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形象,能够把听到的事物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并画成画。

² 开始喜欢分区涂色,给孩子准备12色的蜡笔或其他绘画材料。

² 正确引导:不说孩子画的形象奇怪、可笑;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表现的各种关系;不要让孩子看着画,而是凭印象去画。

6

² 穿衣人像。能够画出“一看就懂”的画。

² 开始关心事物的变化及排列顺序,把事物沿着基底线并列画出。

² 开始能够做图案游戏,把事物作抽象化表达。

² 掌握了用眼睛从自然界或社会中捕捉单纯的形状,并把它形象化的能力。能够自如地运用这种能力,并对设计图案显示出特别的兴趣。

² 正确引导:绝对不要用画得好或画得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重视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的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不要让孩子总看电视;把有趣的生活经历作为绘画的主题让孩子画出来;读绘本给孩子听,讲民间传说或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孩子听,时常让孩子把故事画出来。可以采用任何绘画工具。

7-8

² 穿衣人像→动作灵活的人物肖像

² 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

² 基底线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

² 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和文字,但还无法画出遮挡关系;可以画填色画了。

² 8岁开始用书面语言描述绘画,并将作文与绘画相结合。

² 正确引导:孩子的画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仔细欣赏孩子的作品。

开始像成人一样学习绘画技能

9

² 肢体完整但动作僵硬的人物肖像

² 结束幼儿期绘画,开始采用和我们成人基本一样的绘画手段,变成一种非常写实的表达方式,这个时候孩子用来观察世界的眼睛,已经不再是一双幼儿的眼睛,而是和我们成人一样的眼睛,是“向成人阶段迈出的第一步”。

² 开始追求画出自己眼睛见到的真实景象。

² 追求彻头彻尾的真实,通过自己的观察,按照亲眼所见的真实情况绘画。

² 可以要求孩子“画一幅不需要作文说明就能让人看懂的画”。

² 9-11岁,可以把物品放在面前让孩子照着画,是追求视觉写实主义的阶段。可以开始参加正规的绘画技能培训班了。

² 正确引导1:当孩子对画画很着迷的时候,成人不要过于计较他的写实能力。对孩子横加干涉是没用的,不如和孩子一起动手吧。

² 正确引导2:可以借家庭旅行的机会来一次亲自写生,或是和孩子一起做贺卡,和孩子共同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作者:格格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51876/answer/1328208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评论 (0)

您必须在登陆注册后,才可以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