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笔墨论 - 艺术圈 - ARTMEI艺术网

书画笔墨论

本文拟对笔墨含义、重要性、特征、难度、综合运用及修习途径等方面作一些探讨,而对笔墨的具体操作技法另作详细论述。


一、中国画笔墨的含义

中国画笔墨的含义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指中国画创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如笔、墨、宣纸、颜料等。

(二)指中国画造型、用色、设景的艺术手段和技法规范。

(三)指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功能,即运用笔墨的形态美、色彩美、节律美表情写心。

(四)指中国画笔墨所蕴含的艺术精神。

笔墨是中国哲学和传统人文精神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画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代名词,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形态,并且非止于艺而与道同体。对笔墨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画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它承载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是中国画最根本的属性。


二、中国画笔墨的基本特征

(一)写是中国画笔墨最核心最突出的特征

清王学浩《习苦斋画絮》说:“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中肯綮,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此。”

元赵孟頫题画诗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擅书。”

书法家朱明说过:我从来以为吾人绘画的精神意蕴惟有书法来实现。“以书入画”、“画从书出”,有意趣的画是写出来的,有神韵的书是画出来的。一幅画的旨趣首先反映在幻现物象的笔墨里,这个笔墨即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有深沉意味的线条——即书法的线。朱明还把书法笔墨之线作为画家修业之本,无疑若宗教悟得之物——成为分辨画家素质优劣的首先法器。

明唐伯虎曾说:“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

陈子庄说:“中国画应该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不是画,是书法。书法关过不了,画法关也过不了。”

李健在书法通论中说:“作画而不通书道,则其画无骨;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

明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

书法家王冬龄认为,中国书法线条虽不同于绘画线条,但是中国画如果不能对书法线条的一气呵成、强烈的节奏及纯粹的线性作深入的理解,将无法使中国画登堂入室。

艺术评论家刘墨说:“从书法看绘画一直是我考察一个画家艺术成就高低的标志,他的书法不行,则他的绘画的精神性一定是有欠缺的,从元人以后的任何画家都不能逃脱这个规律。”

(二)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清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弦外之音是没有笔墨,简直称不上画。

清范玑说:“画以笔成。用笔既误,不必论其画矣。”

画家程大利说:“没有笔墨的中国画无论具有怎样好的形式,都不会耐看。”

余任天在评论潘天寿的文章中说:“方知笔墨是金丹。一张画假使没有高超的笔墨,不管你画得象不象,都是俗的。形很平常,在画家笔下却生动有致,全靠画家给它灵性。”笔墨在中国画中被提到非常高的位置。

孟兰亭曾说:“我国绘画传统之精英,要在笔墨。泰山之雄,峨嵋之秀,其所以不及图画之耐读者,无笔墨也。中国绘画之能独树一帜,舍笔墨而何耶?”

周韶华、刘纲纪二人以为:“以轻率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画的笔墨,永远入不了中国画的门。”一位老画家告诫说:“现在的青年画家不知气韵、笔墨之可贵,将精力全集中在物形刻画之上,集中在变形之上,不知离中国画之精髓日远,待将来明白之时则悔之晚矣。”“作画不解笔墨,徒事染刻形似,正如拈丝作绣,五彩灿然,终是女子裙绔间物耳。”

画家杨彦说:“笔墨如人体的细胞、基因,它的组合排列,直接影响生命的状态,只有良好的笔墨才有生命细胞的不断分裂、繁衍,这是生命鲜活、蓬勃壮大的前提。”

(三)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

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能直接传递画家的艺术观和世界观,体现画家的才思和感情。物象仅是一种载体而已。在成功的作品中,物象的完美性和现实性并不居首位而是服从于笔墨关系和画面构成的需要。笔墨线条应该超越仅仅作为一种技巧的存在,仅仅是抽象的点线面,或隶属于物象的造型手段,作为事物的外表,单纯的描绘手段。它应该是对象内在精神的体现,应该是作者激情、性格和心灵表现的载体,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现,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志。笔墨本身是有内容的,这个内容就是画家本人。为了表现物象的精神,又要表现中国画的笔墨之美,就要象于志学说的,根据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对物象进行变异、归纳、抽象,提取出适合传统笔墨运动趋势的几何图形,块面结构,将物象组合再造,使之整体化、韵律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笔墨的表现力。调动笔画顺序,最好的发挥笔意、笔势、笔律、笔韵,发挥书写性。好的笔墨沉着痛快,元气淋漓,承载着作者的情思,也承载着对象的形神要素,同时符合笔墨本身的美学要求,笔墨本身也就有了生命神采。

范曾先生对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讲得既直截了当又深刻明晰。这里录他三段话:第一段,“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象,单独地欣赏一笔一划,一点一块,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第二段,“我们读八大山人的画,每一笔,每一点除去状物写神而外,其自身的深闳内美,亦令人叹绝。中国画至高的笔墨,即使离开了表现对象,仍具独立审美价值。聚之灿然为象,离之灿然为笔墨,亦如水银之注地,聚之莹然,散之莹然。”第三段,“中国之笔墨,虽离物象,亦有独立之审美价值。试截取八大山人荷梗之一段,石苔之数点,亦绚然在目。缘此笔墨熔日月之精华,汇睿深之心智,虽零珠碎玉亦不同于朽木腐草。”

(四)笔墨具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本文前段讲到笔墨是中国哲学和传统人文精神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画家赵奇说:中国画中的笔墨,是这门艺术的核心问题。世界上再也没有绘画形式象它那样,负载着那么多的内容,在传统文人看来,一笔一墨融会的是人的精神。观察一个人,只要他拿起毛笔画一道,明白人即可看出他的全部能耐,包括经历、学识、修养和才华。

宋韩拙说过:“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画道,是笔墨技法的内在依据,体现着中国画的本质规律。“画虽一技,其中有道”(于昱云)

研究道与书画关系的学者——山西大学教授李德仁说:“昔人学艺,首重学道。画家深悟于道,涉事即能化,始能加速步入佳境。”古人说:“艺,有合于道者,此古之所谓进乎技也。”“一画立太极,万象生笔端。”道为理之母,理为法之母。黄宾虹就首创了太极笔法,他的画处处合道。古人有圣人以身法道、山水以形媚道、以技证道、以器明道之说,古今凡有卓著成就的绘画大师,都深悟大道,顺应道的存在、运动、变化特点,使艺术以其美的形式充分体现宇宙的根本法则,承载深刻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对笔墨的精神内涵,薛永年先生表达得最为明确,最为深刻。他说:“就精神层面的笔墨而言,第一,像书法一样,靠点画表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地之心’,表现乾旋地转的宇宙意识,一笔就是一个世界。第二,像书法一样,靠点画表现‘筋肉骨气’的生命意识,一笔就是一个生命。第三,像书法一样,靠点画表现艺术家的品格和个性,一笔就是一个人。”



三、作为技巧层面的笔墨

1、笔墨是一种技巧

具有本体意义的笔墨,注重艺术技巧,注重视觉语言表达系统的完善与规范。要求体现出经由严格基本功训练的高级操作水平,以及足以支撑这种水平的艺术修养和精神涵量。

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复杂运作功能,产生无穷的方法技巧。无穷的方法技巧,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形式,出现了无穷尽的视觉效果。无穷尽的视觉效果,又表现出无限丰富的情感意绪。

笔墨的最高要求要体现物象情态形象的生动精妙,同时又要抒发主观的情思意趣、气势、风采,二者的融合,形成高难度的中国笔墨技法。

中国传统对笔墨技巧有很高的要求,有句老话叫纤微向背,毫发死生。顾恺之说过:“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

不能了解真正技巧的人,就不能把握艺术形式的奥秘,而艺术创造又常常是先从形式上突破的。研究形式问题,就要深入到绘画的微观元素中去。绘画的技巧,又决定于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如能把工具、材料的性能发挥到得心应手、淋漓尽致的地步,就有可能创造前所未有的形式。

笔墨自身的技巧要求有很丰富的内容。例如,对线条要求有内力的美、刚柔的美、节奏的美、韵律的美、变化的美、结构的美、抽象的美,以及历史积淀的悠深文化的美。

2、笔墨有很多较为丰富具体的要求

用笔,首先讲骨法用笔,古人说:“生死刚正谓之骨。”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张彦远说:“真画一画见其生气。”都是对笔下一画功力、质量和表现力的强调。要不轻飘、不油滑,如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高山坠石。几千年来证明这样好看,这才是正途。以书入画,写出形体,没有几十年的锻炼,做不到。

中国画笔墨除了讲骨,还要讲气、讲情、讲意,还要讲趣、势、筋、血、韵,如:

立象以尽意,重画以尽情。(王弼)

使笔有运斤成风之趣。(方薰)

笔胜于象,骨气自高。(荆浩)

于笔墨上求神趣。(郑午昌)

点画劲健谓之有骨,点画灵活谓之有筋。(丁文隽)

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唐岱)

笔力未遒,空善赋彩。(张彦远)

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荆浩)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刘熙载)

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管重光)

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恽南田)

中国画笔墨非常重视气势。黄宾虹说:“木工之结在于牢,画家之结在于气。”工笔要求的是运思精深的严谨和笔迹周密的完整;写意,则是要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笔虽不周而意周的脱落潇洒,不拘法度的雄健之气。

吴昌硕一贯重视笔墨的气势,题画诗中有句说:“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我演粗笔作粗画,欲宣郁勃开心胸。”“雄心只对梅花哦,挥毫落纸如挥戈。”“捐除喜怒去芥蒂,逸气勃勃生胸襟。”在他的画中以凝重遒劲的笔力表现浩然正气,以纵发飞动之笔法表现放逸潇洒之情。

3、传统笔墨的规范和避忌

我国传统画论提出了很多笔墨方面的方法、规范、避忌以期达到笔墨的审美要求。如:五代荆浩笔法六要提出气、韵、思、景、笔、墨。明李开先提出神、清、老、劲、活、润,六种笔法。黄宾虹提出平、园、留、重、变五种笔法,提出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七种墨法。

笔墨技法中有勾法、勒法、斫法、描法、皴法、擦法、染法、曳法、拂法、颤法、揉法、迸法、拓法、丝法,以及引入书法用笔的提、按、顿、挫、转、枪、衄、迴,形成丰富多彩的笔法和墨法。

历代山水画技法总结出16种皴法,如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荷叶皴等,有三十种以上树叶点法,如夹叶点、介字点、松叶点、梅花点、胡椒点等。

画衣纹褶皱的,高古游丝、琴弦、铁线、行云流水、柳叶等十八种描法。

在避忌方面如:

明李开先提出笔墨四病:僵——笔法僵硬板滞;枯——画面无滋润生气;浊——笔墨肮脏浑浊;弱——用笔软弱无力。黄宾虹提出:作画最忌描、涂、抹。描,笔无起伏收尾,也无一波三折;涂,仅见其墨,不见其有笔,即墨中无笔也;抹,横拖直拉,非人用笔,是人被笔所用。宋郭若虚谈用笔之病时说:画有三病,皆系用笔。一曰版,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评论 (0)

您必须在登陆注册后,才可以发表评论!